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學會放手

有一句笑話是說我們在社會上做任何專業都要考牌講資格,獨獨是父母親,作為一個孩子的「人生導師」卻不需任何指導訓練及專業資格。這句戲言卻也說明了身為父母的責任重大。剛成為父親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教導孩子,特別在孩子的初始階段,如何培養他的良好生活習慣及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隨著孩子慢慢成長,我才領會到作為父母,最關鍵要學的倒是何時懂得「放手」。
記得孩子還未到一歲的時候,我如常喂他吃糊狀的食物,一向嗜食的他突然緊閉雙唇,搖頭不肯進食。正在遲疑間,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把我手上盛滿食物的湯匙接了過來,把食物倒回碗裡面,然後他再用手上的湯匙笨拙地從碗裡盛回食物,歪歪斜斜地用湯匙把食物送進自己的嘴裡。當時我真的驚訝於孩子這一連串的動作。我曾考慮過讓孩子年紀再大一點的時候如何慢慢教導他自己進食,卻想不到他平常看見大人吃飯時的模樣,早已牢記在心,而且急於模仿。於是那餐飯,在我的輔助下就讓他獨自完成了,當然,這比大人喂要慢上一整倍時間,而且滿桌子滿地的殘餘食物。可是,這種難能可貴的學習動力花點時間也值得鼓勵。
後來我漸漸留意到每一個孩子都有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成就某一件事情的強烈欲望。自己抬頭找玩具、到處爬著看到什麼都往嘴里塞、跌倒了無數次還想自己站起來,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強烈的好奇心和自主性。
美國心理學專家亨特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年齡差不多的嬰兒分成兩組,分別在他們旁邊繫上一個能轉動的玩具。一組是把玩具繫在嬰兒頭頂的天花板上,讓大人在旁轉動玩具;另一組則把玩具繫在搖籃上,只要嬰兒一動身體,搖籃就會動,玩具也會隨之跟著轉動。這一組的嬰兒很快便領悟到搖籃一動就能轉動玩具的原理。於是他們的聲音多了起來,身體不停地動,笑容也多了起來。但只靠別人來轉動玩具的那一組嬰兒卻沒怎麼發出聲音,也沒有笑容。
我們從這實驗可以看到即使是嬰兒也喜歡自主地探索,而不喜歡被動地接受。而且他們非常享受透過自身的努力來解決問題的過程。那是一種生命賦予他們自主的快樂。
作為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嘗試生命中的新事物,請你珍惜這種學習的原動力,不要因為怕麻煩而剝奪他們從中獲取的快樂。倒過來我們要學習的是「放手」讓他們去嘗試。如同嬰兒在學習站立的過程中要跌倒無數次一樣,孩子在自主地做某一件事情時也要經歷多次失敗,這時候我們的責任是幫孩子排除危險,並多加鼓勵。即使孩子失敗了,請不要給他們臉色看,也請你再給他們嘗試的機會。
原文刊於作者博客

余愚

沿用先父筆名。嚮往歲月靜好,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自尋煩惱,故曰「愚」。個人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flyingyoung2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