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足球怪誕經濟學

我天生「包拗頸」:小時候喜歡駁大人咀,讀書時又參加辯論隊。因此,我喜歡看「怪誕經濟學」(Freakonomics)這類利用數據挑戰傳統智慧的書。年初出版的「The Numbers Game: Why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Football Is Wrong」,堪稱足球界的「怪誕經濟學」。以下是其中幾個有趣題目:
「進攻是最佳防守」
足球踢法天天新款,全能足球、清道夫、意大利式鐵鎖橫江、雙防守中場、「假9」無鋒陣……但在部份人心中,有種主導思想歷久不衰:「進攻就是最佳防守」。他們不僅認為只有進攻才符合足球美學,也深信進攻比防守重要。
四大聯賽過往二十年數據則顯示:整季入球最多球隊之中,有51%贏得聯賽冠軍;失球最少球隊,則有46%能奪標 (小部份冠軍隊身兼兩者,所以這兩組數字有重覆)。換言之,以爭取最多入球作為奪標策略,只有一半時間奏效,亦只比最少失球稍勝。
包括非爭標份子一拼考慮又如何?統計顯示,每隊若全季多入10球,可換來額外2.3場勝仗;少失10球,則等於2.2場勝利,效益幾乎一樣。但若要避免輸波,做好防守就有效得多:多入10球只會減少1.8場敗仗,但少失10球,卻可少輸2.4場。
結論是,球隊若要改善成績,應投入更多班費和心力加強防守,但現實剛好相反,所有球隊都注重前鋒;而防守球員和守門員的身價,總是遠遠落後於前鋒和中場。
「入第一球最重要」
兩年前,曼聯曾大炒阿仙奴8比2,不久之後卻被曼城以6比1擊潰。擁躉都心知,入到第五、六球時大局已定,再入多幾球,只是面子和感情問題(季尾靠得失球差定冠軍,只是極端意外)。所以,每個入球的價值,也服從經濟學的「邊際遞減」定律。評述員常說「入第一球最重要」,可說是這定律的倒轉延伸。
入比賽第一球等於由和局變成領先,總好過落後,但何謂「最重要」?最客觀的標準,應該是看那個入球對賽果的影響最大。原來,四大聯賽每場平均入球為2.7,而在每場贏波三分、和波一分制度下,每個入球的邊際得分貢獻如下:
第一球        0.8
第二球        1.0
第三球        0.5
第四球        0.2
第五球        0.1
即是說,入了第一球等於有0.8分落袋,差不多至少可打和;但入第二球的邊際效益更高,可以再賺1.0分;入第三球,球隊共會拿2.3分,幾乎「穩坐釣魚船」。第四、五球的價值,分別只有0.2和0.1分,引證了「大炒」只是錦上添花。
作者更認為射手的排名和身價,也應根據每個入球的邊際效益來調整,因而得出以下結論:2009/10和2010/11兩季,最有價值射手,竟然不是杜奧巴或當時仍在利物浦的托利斯,而是戴倫賓特!在科學研究裡,不時出現理論模型預測和常理相差太遠,引發研究員檢討研究方法;我自問包拗頸,也覺得這結論不可思議。
「角球等於叫糊」
「只有英格蘭的球迷,才會在贏得角球時,興奮得像慶祝入球。」摩連奴這句話略嫌刻薄。角球對攻方球員很「好頂」,亦是少有能把全隊最高、頭槌最好球員佈滿對手龍門口的機會,更可以日常演練熟習,應該非常有威脅吧?
數據卻說不。每場波的角球與入球數目全無統計上關連。而且,平均要五個角球才能製造一次射門,每九次射門才有一個入球;即是說,每個角球只等於0.022個入球!考慮到攻方在角球時空群出擊導致後防空虛,往往被突擊快攻(例如前利物浦門將連拿投擲的準繩長傳常常奏效),角球只是低回報活動,難怪巴塞羅拿近年幾乎完全只用短角球,繼續一貫慢慢搓。
「史篤城不重視控球」
巴塞羅拿、拜仁慕尼赫、西班牙國家隊等強隊,皆著重控球。數據證明,控球時間佔優一方,得勝率達39%,落後的只有31%能贏波。但是,弱隊球員技術較差,如何利用控球戰術?史篤城找到了一條出路。
一場90分鐘球賽,減去出界和死球等停頓,實際比賽時間平均只有60至65分鐘;技術高球隊如曼聯,則可達67分鐘。限米煮限飯的史篤城,球員沒有本事輕搓慢撚保持控球,前領隊保利斯於是想出玉石俱焚的打法:盡量減少實際比賽時間,限制實力較強對手的發揮,從而減少防守壓力。有史篤城的球賽,實際比賽時間不到59分鐘,部份更低至45分鐘!相信球迷都記得,「手榴彈王」迪納每次擲界外球,耐心地把球抹乾淨的場面。所以,史篤城之重視界外球和死球,除了是掩飾己隊技術不足之餘製造入球機會,還能達到減輕防守壓力效果。
以有限班費,史篤城近幾屆能在英超站穩陣腳,難能可貴。可惜,就像之前的保頓一樣,球迷和班主最終忍受不了世俗歧視眼光(「足球是在地上踢的,不應在天上飛!」),渴望球隊打「正常足球」,最終炒掉保利斯。我擔心他們今季會步保頓後塵降班。
「聯賽三分制鼓勵進攻」
八十年代初我剛開始看足球時,各大聯賽都採用贏波兩分、和波一分制。後來,有人提議提高贏波得分,拉開贏波與和波收獲的距離,以鼓勵進攻足球,在低組別聯賽試行一段時間後,得到國際足協認同,1995年於全世界推行。足協會長白禮達稱之為「足協有史以來最重要體育決定」。
結果?和波數目一如所料下降,代之而起的是「魚生粥僅僅熟」一球勝仗增加,但總入球數字卻不升反跌:由於贏與和的得分差距拉遠了,有一球領先優勢的球隊,繼續進攻所冒的風險遠比以前高,結果打法反而變得更保守,換人時更注重換入防守球員保護優勢,大腳解圍數目也上升。而最顯著上升的一個數字,竟然是黃牌:原來三分制鼓勵的進攻,目標不是對方球門,而是對手的身體!這可說是經濟學上所謂「始料不及定律」(Law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的另一經典例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