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MFA


根據網上記錄,2010年哈佛商學院MBA的錄取率是12%,但美國有些藝術碩士 (Master of Fine Arts) 的錄取率只有3-4%。相比進入頂尖藝術學院的研究所,要進哈佛或許不算難。最大原因除了是學位緊絀外,每間歷史悠久的藝校也有自己的風格,例如Columbia University培養紐約藝術界的新星,School of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深信藝術家要成為公共知識分子,Yale School of Art專注發掘個別媒介的可能性...... 面試時,教授們單看作品,不喜歡你就是不喜歡你。
曾為前美國副總統戈爾的演詞寫手,趨勢專家Daniel H. Pink數年前已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提出「MFA 是新MBA」的大膽觀點,他認為世界將屬于這感性的一群,也就是具創造力、同理心、富藝術特質、右腦活躍的人。隨著有藝術系畢業生投身大型企業,職場遊戲規則也改變了;企業界對基本MBA的技術性訓練需求已經下降,具有藝術思維的MFA畢業生將取代MBA的搶手地位。為什麼?因為在一個連General Motors都聲稱自己是藝術產業的世界裡, MFA已成為最有型的學歷證明。
大企業人事主管現在都主動造訪知名藝術研究所招攬人才,而這股用人潮流逐漸搶走傳統商學院畢業生的飯碗。與此同時,受到消費市場轉變的影響,眾多企業發現唯一能在商品氾濫的市場上突出自家產品的方法,就是訴諸顧客的美感和情感需求。因此,力求創新的藝術家自然比可以輕易複製的普通商管技能來得更有價值。不過最令商家頭痛的應該是有多少極具性格的藝術家會肯為貴公司「委屈」做朝九晚五的工作。
那麼是什麼環境造就這些炙手可熱的商界新貴?
須知道讀MFA不是人們想像中飛到外國畫畫人體素描那般浪漫,除了不設考試,工作量跟其他科目的研究院沒兩樣:學生花大量時間創作,每週還要哽下大量的藝術史和哲學理論,看不完的展覽與Visiting artist lecture ,每科要做Presentation,寫千字文,最特別的是要在Studio visit時被校內校外的教授、藝評人、藝術史學家、策展人、畫廊老闆等用只能神會兼尖酸刻薄的說話插至體無完膚,再最後讚你一句Aesthetically pleasing (意思係話你用左幾個月時間做嘅係小學勞作,整得幾靚但全無內涵) 。
最有趣的是藝術學院內「奇人奇事」認真不少,眼界可以日日開:在身上紋了無數多士爐的同學,永遠頭頂著生雞到處走的Performance系主任,研究生在Critique week即場造愛 (不要問我為什麼這是藝術) ,在畢業禮穿成綠野仙蹤的Tin Man,學校email說有人離奇地在宿舍餓死......在絕對自由、互相尊重的環境下,易服是正常,同性戀是校內的Majority。跟朋友笑說假若你有兩個頭,在校內走來走去也沒有人會覺得你奇怪。知識取不盡,學懂尊重不同、明白「沒有什麼是不可能」反而將來一定受用。
藝術版America’s Next Top Model
讀藝術,Grading system不可靠,有部分藝術學院只有合格不合格(Credit/No Credit),作品好與壞將來自有市場定奪。如果讀者想八吓年輕藝術家在學時如何面對辛辣批評,再被無情地撕開九份,我推介美國Bravo電視台兩年前的藝術真人騷Work of Art: The Next Great Artist,製作人是Sex and the City的Sarah Jessica Parker。
十多位年輕藝術家為爭奪十萬美元獎金和在布魯克林美術館 (Brooklyn Museum) 辦個展的成名機會,把思考脈絡、創作過程等藝術家的高度機密暴露於人前。節目是Reality TV 的一貫公式—限時、鬥快,每集都提出不同的難題挑戰參賽者各方面的才能,最後由來自曼克頓藝術界的評判開會商討,決定把誰淘汰出局。雖然藝術本應是由心而發的表達,而不是為名為利、為認同、為勝利而戰,限制題目更是違背藝術絕對自由的原則,但一路看來煞是過癮,第一季決戰中最後三強的水準之高嚇了觀眾一跳,其中一位Finalist就是筆者前文「孿生麑」談及的藝術家Peregrine Honig。

延伸閱讀: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 Daniel H. Pink, Riverhead Books. 2005
圖: Work of Art: The Next Great Artist (season 1), Bravo TV.

by 

Arthur Lam

我相信藝術可以改變世界。www.facebook.com/dlroWehTegnahCnaCtr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