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康丁斯基的先見之明



抽象畫之父康丁斯基作品裡(Wassily Wassilyevich Kandinsky, 1866-1944)的音樂性,並非感性思維的結果。
他相信,藝術,可以是絕對理性分析的成品。
康丁斯基對繪畫有這樣的形容:
Color is the keyboard, the eyes are the harmonies, the soul is the piano with many strings. The artist is the hand that plays, touching one key or another, to cause vibrations in the soul."
色彩、色相和濃度對康丁斯基來說,等同音樂裡的音色、聲調和音量。在看似即興的作品中,畫家的每一筆,都是精密計算後的後果。
由牛頓開始,旋律、色彩和形狀的組合,怎樣令人產生情感反應,令不少科學家著迷。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元素和人的互動,在今天終於有比較清楚的分析。
一組由意大利University of Trento學者Nicu Sebe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機器視覺(Machine Vision)分析了Trento and Rovereto現代美術博物館內的500幀抽象畫。他們開發的分析系統量度了畫中色彩的分佈和不同形狀出現的次數。得出的數據與100觀看過這批作品的受訪對象作比對,推算出不同顏色和形狀對人類產生的情感反應。其中的例子包括,黑色和含有尖銳菱角的形狀,帶來荒涼的感覺,相反,明亮的色調和圓滑的形狀則令人感到暢快。
研究團隊對這個發現作進一步的測試,利用另一批畫作,經過數碼掃描,讓電腦預測100名觀眾對畫作的反應。由看畫後產生負面到正面的情緒,人類和電腦分別按級評估。結果顯示,有80%的吻合率。
Sebe的研究報告,在10月於日本奈良舉行的ACM多媒體會議(ACM Multimedia conference)發表。
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亦在同一會議發表了類似的研究,學者James Wang利用了一批經過研究對象界定為令人厭惡、興奮、憤怒和喜悅等等的圖片,"教導"電腦辨識刺激人類感覺的視覺原素,Wang聲稱這項研究為日後能更先進利用人工智能創作視覺藝術鋪路。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人工智能研究學者Simon Colton開發的The Paintng Fool,是一個會自己作畫的電腦系統,它會決定作品題材,在互聯網尋找靈感,然後繪畫作品。
今天生日的康丁斯基,早在一百年前已認為藝術並不需要是主觀的表述,在今天得到科學界客觀的認同。



伸展閱讀:
康丁斯基生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